CN EN

生物学


北京交通大学于2003年组建生物学科,成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089月扩建为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2006年和2010年先后获得生物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定位:面向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健康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开展生物药物、环境与健康和复杂疾病遗传机制等创新型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学科目标:创建交叉及转化研究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生物学科。

1、生物药物基础与应用

主要开展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阿尔茨海默病(AD)免疫诊防治和抗病毒药物等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和任务,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在Antiviral ResearchNeurobiology of Agin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RSV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基因诊断等联合研发工作。建立了RSV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及重组病毒拯救平台,为系统深入开展RSV减毒活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构建了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腺病毒在内的人血清稀有型腺病毒载体,可有效提高人用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建了抗RSV药物高通量筛选系统,可用于化合物等多种抗RSV候选药物的筛选和鉴定,能显著加快抗RSV药物的研发进程;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b42特异性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诊断试剂盒,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建立了多个基因检测技术平台,可用于肿瘤的非创性早期诊断、药物耐药性评价和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等。

2、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

主要开展肿瘤和骨质疏松等重大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揭示复杂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肿瘤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合作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五年在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现肿瘤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能通过促进炎症反应,促进皮肤癌和结肠癌的发生,而肝脏中的巨噬细胞能通过促进肝纤维化促进肝癌的发生等;首次提出肿瘤发生的“MT2A/MZF1-NF-κB”通路,阐明大蒜素DATS表观调控该通路抑癌增敏,发现PRSS3等多个表观沉默基因可作为肿瘤早诊或化疗敏感标志物;构建了肿瘤发病机制分析的三维模型,开展了重组IL24、干细胞和DEK蛋白等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通过组学研究策略开展了骨质疏松分子机制、AD遗传机制及抗肿瘤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发现了新的致病相关基因

3、环境与健康

主要开展镉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生物监测、应急处置、及镉污染修复等研究。获得国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规划试点项目、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资助。在多个地区进行环境镉污染与人群健康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镉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生物监测与应急处置实施方案》,提出镉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尿镉标准应从5μg/g·Cd调整为2μg/g·Cd;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基于人体健康损害的土壤镉基准剂量和水稻镉基准剂量,为修订我国大米镉含量标准、土壤镉含量标准及相关行业的镉排放标准奠定基础;开展了镉污染土壤修复的超富集植物研究,探讨镉超富集植物转基因改造的可行性,为实现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奠定理论基础。